半岛综合平台官网

93年一彝族学生家境困难,经查是小叶丹后人,李铁映:让他来北京

1986年,刘伯承弥留之际,长子刘太行等人一直守在病榻旁边,面色沉重。

“孩子……”

刘太行听到父亲微弱的呼唤声,急忙走到床边,将耳朵贴近刘伯承:“我在这儿,爸,你想说什么?”

“小叶丹……你一定要找到小叶丹的后人啊,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您放心吧,我一定会找到他们的。”刘太行心中满是悲痛。

交代完这么遗愿没多久,刘伯承就因病离世了,继承了父亲遗愿的长子刘太行,便跟随着父亲的脚步,踏上了寻找小叶丹后人的征程。

小叶丹到底是谁?刘伯承为何坚持要找到他的后人呢?

1993年,李铁映正在吃饭的时候,报纸上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四川一名彝族的高中生因为家境困难,临近高考却面临着辍学的窘境,迫不得已只好将这件事刊登在了报纸上,寻求社会的帮助。

李铁映看着报纸上的照片,心中满是感慨,他急忙派人找到了这名一族的男孩,想要资助他继续念书。

结果找到这个男孩了解完情况之后,李铁映当即命人将他接到了北京,不仅为他安排了学校念书,还亲自在人民大会堂中设置宴席,和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一起,宴请了这名高中生的一家人。

尽管他们并没有经历过那段艰难的岁月,但酒桌上的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也仿佛将他们带回到了那段历史中。

1935年,红军长征历时一年时间,中央红军历经重重险阻,只为能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此时已经闯过重重关卡的他们面临着一个难题,必须要尽快渡过湍急的大渡河,才能远远地甩开身后的敌人,避免落入敌人的包围圈。

此时已经走到泸沪地区的红军已经开始规划要如何才能快速有效的通过大渡河,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在到达大渡河边之前,他们竟然又遇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想要从泸沪到达大渡河,就必须要通过凉山地区。

而凉山又是少数民族彝族占领的地方,由于封建王朝时期,彝族的人们时常受到政府的打压,因此对汉族也是充满了仇视。

更何况,此时凉山地区的几方势力大多数都听命于国民党,想要通过这里,要么打一场硬仗,要么就彻底说服他们。

蒋介石似乎也笃定了红军部队会被堵在大渡河前面,扬言要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部队。

天平天国运动中的翼王石达开就是因为彝族的围堵,才被清军尽数剿灭的。

如今红军面临的处境和当年的石达开一样,蒋介石自然是喜上眉梢。

面临如此危急的时刻,刘伯承怒言道:“红军不是石达开,我们也不会重蹈他的覆辙,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渡过这个难关!”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刘伯承认为,此时红军的实力已经折损了不少,对凉山地区也是人生地不熟的,更何况,彝族的兄弟们也是自己人,哪儿有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呢?

因此刘伯承综合考虑了当时的情况之后,想出来了三句口号:彝汉人民是一家亲,红军彝人是兄弟,自己人不打自己人!

与此同时,为了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朱德总司令特意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作为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思想政策的宣传,好让彝族的同胞们明白,红军部队和之前的那些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之后,刘伯承和聂荣臻等人就作为组织的先遣军,负责开通彝族地区的道路。

他们派出了两个连队,沿着小路一点一点的向前探路,一路上他们没有碰到一个彝族人,尖刀连一路通行的畅通无阻,而工兵连则是沿途修建工事,保证后续队伍的顺利通行。

结果他们走到一处房子的时候,不知从哪里忽然窜出来一群人,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叫嚷着:“想要从这儿过,要留下过路费!”

这群彝族人手中拿的无非就是自制的长矛等武器,对于拿着枪支弹药的红军来说自然是不值一提的。

但王耀南本着友好相处,取得信任的原则,并没有动手,而是十分客气地按照他们的吩咐,凑出来了200块银元给他们当做过路费。

另外留下了一些武器之后,这群人也就此作罢了,毕竟他们也不了解红军,担心惹急了红军给自己带来“灾祸”。

他们继续向前行进,结果没走多久,又碰上了一群拦路索要钱财的人。

“刚才不是给过你们了吗?怎么还要?”一些年轻气盛的战士愤愤不平道。

“刚才是罗洪家族的过路费,我们是果基家支,不一个地盘,自然也要交保护费。”

他们这才明白,原来彝族不仅仅是反感汉族,就连他们内的势力也分成了几方。

又交了200块银元的过路费之后,他们这才顺利通过果基家支的地盘。

“首长,再交下去,咱们的经费都要没了。”一名小战士担忧地说道。

“这不过是开门砖,咱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取得他们的信任,让主力军尽快安全通过。”

有了这句话,其他人便没有再说过什么了。

然而走到一处木桥的时候,他们发现木桥已经被毁坏了。

看着湍急的河水,战士们都已经很清楚,这是彝族的人们在排斥他们,他们,不愿意让他们踏足这片地方。

此时说不定毁坏木桥的彝族民众,不知道正躲在什么地方,盯着这里的一举一动。

“全体注意,保持警戒,工兵连尽快把桥修好!”

连长王耀南的命令一下,工兵连的同志们当即就开始行动起来,而尖刀连则是分散到周围负责警戒。

谁知就在工兵们正在专心修桥的时候,一些人忽然从暗中跑出来,他们拿着制作粗糙的武器,将红军将士扑倒在地上。

一些人正打算反抗,却发现他们并没有打人,只是将他们身上所有的外衣扒了下来,夺走了他们的武器。

将士们原本想发起反击,可是王耀南大手一挥,任由他们将东西全部夺了过去。

原来这群彝族的人只是想要他们手中的武器和值钱的东西,这才有了这一出,好在他们时刻谨记着刘伯承的指示,没有主动和他们起冲突。

当两支连队的人灰头土脸地回来之后,还被其他的队伍“笑话了”一番。

可也正因为这样的做法,让渡河的事情开始出现了转机。

这件事传到了果基队伍的小叶丹那里,和罗洪、倮伍等部落不同,果基部落是三个部落中相对独立的部落,和国民党交情不深,也尤为痛恨国民党的暴行。

果基部落的领袖小叶丹名叫果基约达,也是年少有为,贵族出身,在当地民众心中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力,最重要的是,小叶丹的妻子名叫倮伍伍加嫫,果基和倮伍两个部落实际上是联姻的关系。

如果果基的立场发生了转变,那倮伍的立场是否也会产生动摇呢?

而经过双方的交锋,小叶丹也开始逐渐意识到,或许红军部队真的和之前他们接触过的汉族人不一样,是一支真正的为民作战的部队,否则为何面临如此绝境,他们还依旧如此团结,坚持和国民党奋战呢?

于是小叶丹这次决定主动出击,他派出自己的心腹沙玛尔格找到了我军驻地,结果刚走到半路,就碰到了正在巡查的肖华等人。

尽管沙玛尔格的汉语说得并不伶俐,但肖华还是明白了他的意思,当即将其带回了我军的营地中。

沙玛尔格的到来无疑为我军的带来了希望,他们当即约定好,在山头上双方共同展开商议,讨论过境的事情。

刘伯承如约来到了他们约定好的地方,只见小叶丹早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而他身后还跟着20多名彝族的人。

见到刘伯承的时候,小叶丹当即走过来准备行礼,刘伯承哪儿见过这阵仗?

他当即将小叶丹扶起来,说:“我们都是平等的,你不必行这么大的礼。”

这一句话就让小叶丹彻底放下了心防:“之前国民党每次到这里,都要求我们跪着迎接他们,你们和他们不一样,你们是好人。”

双方在这一刻敞开了心扉,进行了一次十分坦诚的交谈,小叶丹向刘伯承控诉了国民党的所作所为,而刘伯承则表示:“正是因为不愿意看着更多的人因为国民党,遭受到不公的待遇,所以我们才要奋起反抗。”

“如果您不介意,我希望能够和您结拜为兄弟,这样红军在这里的行动也会方便很多,有人敢难你们,就是为难我们果基家。”

刘伯承一口就答应了小叶丹的要求。

1935年5月22日,在小叶丹的引导下,他们在彝海湖旁,歃血为盟,义结金兰,此后,刘伯承为兄,小叶丹为弟,两人成为异性兄弟。

小叶丹将自己的最好的一匹骡子作为坐骑送给了刘伯承,而刘伯承则是将一面写有“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的旗子送给了他们。

后来小叶丹亲自派人将红军部队送到了安顺场大渡河边,还帮助他们顺利渡过了大渡河。

只是红军一走,恼羞成怒的国民党就将矛头指向了小叶丹,国军将领邓秀挺当即带着人冲进了小叶丹家中,将正在养伤的红军政委抓了回去。

小叶丹为此急得到处找人周旋,这才让邓秀廷松了口,他表示,只要小叶丹拿出来1500两银子,就可以放人。

小叶丹毫不犹豫地就筹集了足够的银两,送到了邓秀廷家中。

得了钱财的邓秀廷见有油水可捞,更是贪得无厌,他再次派人溜进了小叶丹的家中偷走了刘伯承留下的书信,而那面旗子被小叶丹的妻子缝进了象征彝族女子尊严和贞洁的裙子中,才免遭毒手。

面对邓秀廷的威逼,小叶丹身为家族的统领,自当扛起包围家族的责任,他交出了家中的120头羊、12000两白银以及全部的武器,只希望邓秀廷能够还他们一片清静。

但邓秀廷得到了钱财之后,并没有放了小叶丹,而是以“叛敌”的罪名,将其关在了监狱中。

邓秀廷买通了小叶丹的族人,要求他们在小叶丹出狱之后杀掉他。

或许是早就有预感,小叶丹回到家中之后,当务之急就是和妻子交待了一番后事。

此后小叶丹依旧积极投身红军的革命运动,结果1942年6月,罗洪家支的人在小叶丹出门活动的时候,将其残忍杀害。

刘伯承走完长征之后,心中依旧牵挂着这位异性兄弟,他原本想找机会回去找小叶丹,报答他的恩情,只是因为公务繁忙,革命的形势瞬息万变,他一直没能找到机会。

一直到1950年凉山地区实现了全面解放之后,刘伯承第一时间就派人寻找兄弟一家,结果却只得到了小叶丹为国牺牲的消息。

刘伯承心中悲痛万分,他交代道:“小叶丹同志虽然走了,但是他的后人还在,想办法找到他的后人,一定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不要给我们的这位兄弟留下遗憾。”

倮伍伍加嫫在将队旗交给当地的解放军部队之后,刘伯承当即写了一封信,提出可以将他的孩子送到北京念书。

只是这几个孩子都不愿意离开妈妈,这才就此作罢,但刘伯承心中一直对小叶丹这个兄弟念念不忘,只可以后来也没时间前去祭拜他。

而随着倮伍伍加嫫的离世,小叶丹的后人逐渐销声匿迹,没有了音讯。

刘伯承的长子刘太行曾多次前往寻找都没有找到,这件事也成了刘伯承临终之时的一个遗憾。

父亲离世之后,刘太行依旧行走在寻找小叶丹后人的路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李铁映在看报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名叫沈建国的高中生正在寻求帮助,看着他的身份信息和照片,李铁映意识到这很有可能就是小叶丹的后人。

因此李铁映当即联系上工作人员,提出:快把他带到北京,我想见见他。

直到见到了沈建国,刘太行和李铁映才确定,这就是小叶丹的后人。

原来沈建国是小叶丹的第四代后人,是小叶丹孙女果基曲比嫫的孩子,名叫果基达尔莫,后来为了融入当地的教学环境,才起了汉文名字沈建国。

刘太行知道沈建国即将高考却因为家境贫寒即将辍学的时候,急忙派人将他和他的兄弟接到了北京,将他们送进了北京的学校。

毕业之后,沈建国进了中央民族大学,他的兄弟伍龙则是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

上一代的缘分,终于在这一代开花结果,或许对于小叶丹来说,这是对他最好的回报。